基层理论宣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连接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也是传播党的好声音、凝聚社会共识的关键路径。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这一政务任务,区属各驻社区(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宣讲+”模式,持续建强宣讲队伍、丰富理论宣讲载体、创新理论宣讲形式,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千家万户、“走”进群众心坎,让宣讲平台向“好”更向“优”。
精心烹制理论“大餐”
“今天听到谷叔叔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真实地感受到了劳模在身边的感觉,这比以前看电影和看书,更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劳模精神。”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立井南社区青年群众惠凯说。
乌鲁木齐市委政法委驻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立井南社区的工作队,积极发掘并利用辖区内的丰富资源,特别选定全国劳动模范谷祥峰作为社区宣讲团的“领头羊”。谷祥峰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宣讲事业,累计参与超过80次的宣讲活动。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诠释榜样精神的核心价值,为年轻人树立了积极向上的榜样,激发了他们投身干事创业的坚定信心。在宣讲过程中,他紧密结合最新的方针政策和重点工作,不断丰富宣讲内容,打造出既注重理论深度又贴近生活的调研式宣讲课堂。该社区工作队注重多元融合,持续优化“富理强民”宣讲队伍的结构,持续选拔和培养街道社区的宣讲骨干,组建了一支专业而富有经验的工作队宣讲队伍。
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作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方面,能够将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并引导广大基层群众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乌鲁木齐市委政法委驻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立井南社区工作队宣讲队伍主动吸纳退休干部、身边好人、劳动模范、个体工商户、非公企业法人等60名先进典型,打造草根宣讲队13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理论优势、居民党员的群众优势、业界能人的专业优势,开展各类宣讲300余场次,通过分享“微体会”“微事迹”阐释“大道理”,把党的创新政策理论讲深讲透,让群众“身临其境”感受到理论可亲可近、可行可信。
理论宣讲是“传声筒”“放大器”“调音器”,要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响亮、调得更妥帖、听得更舒畅,必须在宣传手段上推陈出新。紧盯需求精准分类,建设个性宣讲服务体系,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
乌鲁木齐市委政法委驻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立井南社区工作队宣讲队伍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紧扣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针对不同年龄、文化水平、行业的群体,挖掘个性化宣讲需求23个,围绕就业、社保、住房、医疗、教育等百姓关切的热点话题,上群众“听得懂”“有兴趣”“用得上”的课,真正让基层宣讲满足群众实际需求,让群众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宣讲内容解渴、管用。
聚焦“讲”的全要素
“我们一直在践行‘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拓展基层党组织理论宣讲的深度和广度。”水磨沟区建设局驻七纺街道康居社区工作队宣讲骨干说。
在社区工作中,工作队组织宣讲团深入居民楼宇、小区凉亭,针对老年群众的养老医疗服务需求,用通俗的语言讲解智慧养老新业态、智慧化就医渠道及延续性服务等相关内容,模拟网上预约挂号、互联网问诊等流程,帮助老年人了解多元化的养老医疗服务,缓解老年人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理论武装的第一线,如何在第一线推陈出新,水磨沟区建设局驻七纺街道康居社区工作队选择充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打造“社区课堂”“指尖课堂”“实践课堂”“体验课堂”,用好微博、抖音、小广播等资源开展线上宣讲,深入村社庭院、学校企业、工地厂房等群众一线,持续推进“宣讲+实景教学”“宣讲+知识问答”“宣讲+文艺表演”“宣讲+志愿服务”等情景式、互动式、体验式宣讲,使政策理论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便于群众理解及实践,切实提升宣讲的感染力、影响力,大家听得有味、记得更牢、感悟更深。
在基层开展高站位、有定位、促作为的理论宣讲活动,不仅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更彰显了鲜明的时代价值。“在舞台剧的形式中融入理论宣讲,更能吸引群众的注意力,让宣讲内容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水磨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驻榆树沟街道温康社区工作队的基层文艺骨干和文艺志愿者宣讲队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和鲜活的元素,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巧妙地融入情景剧《喜闹元宵》、诗朗诵《三月雷锋颂》等优秀文艺作品中。这种贴近群众、充满锐气和活力的理论宣传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将理论宣讲深植于“民心”,让党的声音回荡在“巴扎”的每一个角落!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将继续点亮现有的“宣讲品牌”,不断激发基层宣讲品牌的独特魅力和活力,推动理论宣讲走向更加专业、规范、特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