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足“牛劲儿”奔富路

——记阿克苏地委直属机关工委驻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喀拉央塔克村工作队

日期:2023-03-18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大家喂牛时要注意,饲料量少次多,每天喂三次,上午下午各饮水一次,先喂后饮。”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喀拉央塔克村西门塔尔牛养殖示范基地里,市农业农村局养殖专家正在为养殖户讲解喂料技巧,养殖户玉山·艾散在一旁边听边记,不时向专家请教……

近年来,阿克苏地委直属机关工委驻村工作队因村制宜,在发展肉牛养殖、促进转移就业、人居环境整治上精准施策,带领村民走出一条村强民富的“牛路子”。

喀拉央塔克村几乎家家养牛,但前些年由于品种杂、养殖技术不高,导致效益上不去。工作队与村“两委”通过市场调研、邀请专家“把脉”、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积极发动养殖大户带头引进易管理、出肉率高的西门塔尔牛,打造养殖示范基地,采取品种、饲养、防疫、销售四统一模式,提升肉牛养殖效益。


了解养殖情况

玉山是养牛的一把好手,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购入10头西门塔尔牛。刚开始他沿用老办法养殖,每天饲料没少放但是不见牛生长,时间一长玉山便没了信心。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邀请养殖专家到牛舍给他讲解养殖技术,玉山掌握要领后又向其他21名养殖户传授技术。得益于养殖水平的提高,全村西门塔尔牛存栏数达900头,200余户养殖户户均年收入2.8万元,喀拉央塔克村慢慢有了名气,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村”。

“上个月,工作队和村‘两委’又把我们家评为养牛‘示范户’,来找我交流养殖技术的村民越来越多了!”玉山看了一眼牛圈里膘肥体壮的牛,得意地笑着。

喀拉央塔克村距离市区仅6公里,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亩,村里富余劳动力多实际就业人数少。如何促进村民转移就业、持续增收,成为了工作队面对的重点课题。

要想说服村民外出务工,必须先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工作队和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挨家挨户宣传就业政策,按照村民就业意愿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合格后统一颁发合格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先后引进阿克苏南金木业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4家合作社到村办厂,吸收本村及周边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以前我和丈夫主要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年到头东奔西跑,收入也不稳定。现在我在木材厂上班,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周末还能照顾家庭,一举两得。”村民阿孜古丽·艾麦尔高兴地说。像阿孜古丽一样,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从事货车司机、纺织工人、合作社出纳等工作,400余名“上班族”人均年收入2.4万元。


切割板材

乡村环境美,田园景致新。工作队和村“两委”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申请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资金100余万元,在村主干道、巷道、文化广场两边栽种花卉和树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邀请学校美术老师和“农民画家”制作墙体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墙绘,展现着村民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也刷新了村庄的“颜值”。

工作队将齐曼古丽·麦麦提等15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培养成宣讲“达人”,每周五组织党员干部、村民在示范户家中通报整治工作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引导更多村民主动维护环境卫生。

“平时坐在干净整洁、充满花香的院子里,和家人聊聊天,多惬意……”又到了周五,齐曼古丽正在自家庭院向前来参观的村民宣讲。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收拾得很干净,路上的垃圾也被及时清理,晚饭后出来散步、跳舞的人越来越多了。”老党员艾麦尔江·阿不都尼亚孜细数着身边的变化。

“我们将发展壮大肉牛养殖,在拓宽村民就业渠道、美化村庄环境上持续用力,让村庄更加宜业、宜居。我坚信,这样的喀拉央塔克村很快就会到来!”谈起未来发展,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孙振明信心满怀。(阿克苏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徐秀芳、钟阳峰、黄路军 供稿)

铆足“牛劲儿”奔富路-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