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有平台 村民乐开怀

——记吐鲁番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驻托克逊县伊拉湖镇郭若村工作队

日期:2023-03-17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晚霞映照下的托克逊县伊拉湖镇郭若村,一幢幢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笔直宽敞的柏油路上车来车往。傍晚的乡村偶尔传来几声虫鸣,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们来到小广场,三五成群地聊天、锻炼身体,广场舞爱好者翩翩起舞……

2021年以来,吐鲁番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驻村工作队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强党支部为重点,拓宽村民就业渠道,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村庄美起来。

群雁高飞头雁领,基层建设靠支部。工作队和村“两委”从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中积极培养后备力量,并安排不同岗位进行锻炼,建立“多对一”结对帮带制度,通过同学习、同工作、同劳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后备力量综合素质。2021年以来,先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名,发展党员6名,为村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加工手套

“在工作队的帮带下,村干部从‘不会干、等着干’变成‘我要干、主动干’,工作能力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村民对党支部也更加信赖。”伊拉湖镇副镇长、郭若村党支部书记艾合买提·热吉甫说。

郭若村人均耕地少,村民主要种植高粱、玉米、棉花、哈密瓜等传统作物,收入来源单一。如何拓宽增收渠道、让村民持续增收,大家都犯了难。工作队与村“两委”摸清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情况,想方设法为村民搭建就业平台,促进转移就业。

工作队根据村民就业意向,邀请县职业技工学校教师开展电焊、农机检修、美食烹饪、家政服务等培训,帮助500余名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长。同时,依托派出单位牵线搭桥,主动对接黑山煤矿、圣雄集团、天业集团等十余家企业到村召开现场招聘会,吸收209名村民到企业稳定就业,月收入4000—6000元不等,帮助32名村民自主创业。

部分村民希望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工作队与村“两委”联系欧沽兰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里成立打馕基地,鼓励18名有打馕技术的村民到合作社务工,人均月收入2400元;和托克逊县华帝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协商,在村里办起手套加工车间,企业出资购买了35台缝纫机,村民农闲时可以到车间“兼职”做工,日均工资70元。

“不用往外跑,家门口就能把钱挣了!又不耽误照顾老人和接送孩子,多亏了工作队。”村民玛依拉·阿布都粗略算了一笔经济账:自家的土地一年可以收入1万多元,丈夫在合作社打工一年工资3万多元,农闲时自己承接手套加工,又可以增收2000余元,日子越来越好。

2021年,工作队和村“两委”争取自治区200万元项目资金,与九牧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参股比例,合作种植食用菌,企业每年拿出6%的利润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当年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工作队和村“两委”商议后,将集体经济增收部分用于完善村基础设施,并投入“郭若村电子商务中心”进行运营。直播带货吸引众多客商纷纷前来采购,帮助村民销售哈密瓜、红枣、杏子等农作物200余吨,村民实现收入120余万元,“郭若村电子商务中心”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平台。


修建防渗渠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队和村“两委”确定在每周二、周五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党员干部成立“美丽庭院”评比监督小组,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通过定期评选‘文明家庭’‘好邻居’‘好媳妇’‘好巷道’,现在家家户户院子干净整洁,大家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尚,邻里关系团结和睦。”村干部买尼汗·赛迪瓦尔迪高兴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郭若村处处彰显着“蝶变”,硬化道路、美化村庄、修建渠道,新建小广场,村容村貌越来越好。

现在的郭若村,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产业发展多元化,实现了“一户一就业”,生活越来越幸福,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真切感受着村里的变化。(吐鲁番市“访惠聚”办公室 单文燕、李赟春、姚霞 供稿)

就业有平台 村民乐开怀-昆仑网—新疆党建网